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消失的風景

消失的風景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 陳香米

誤闖眷村,
眷村實在有他獨特的風格,
不與外界互動,
以過客的心態住在台灣,
期盼著「反攻大陸」,
因此「竹籬笆」就成了眷村的代名詞。
ㄧ甲子過去了,
他們當然不可能獨自鎖在自己的筐筐裡,
早已融入當地文化中,
拆除了「竹籬笆」後,
獨有的眷村風貌也一點一滴的消失,

不久即將成為一段歷史記憶了!

ㄧ無所有是應有盡有的開始

ㄧ無所有是應有盡有的開始圖文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 陳香米

我們來到人間,
空手而來,
死時亦然任何東西都帶不走。
物質導向越多,
環境便利越多,
人與人的疏離越多
打開雙手,
你能握到什麼?
躺下占有的空間又有多少?
要的越少心越富有,
原來當我們什麼都得到時,

回頭去看看失去了最珍貴的!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嘉義嗅貧窮─雙福社區獨居老人關懷之旅

嘉義嗅貧窮雙福社區獨居老人關懷之旅
作者: 程昱瑛、李祖儀、余韋霖 | 中正大學 – 20131109 上午08:30

這個早晨,沒有不一樣,學生依舊背起書包、商家仍然賣著早餐,而運將也持續再趕車載人,但社會的角落,有一群人,他們不知道今天的日期(日曆停留在一個月前)、他們孤獨無依需要自行打理三餐,他們要為了自己的低收入戶申請勞碌奔波,甚至要到處求助他人,他們就是住在雙福社區的四位獨居老人,大多未婚且與親戚失聯,平常依靠著老人年金度日,僅僅3600元的月收入,扣除2500元的房租,再加上幾百元的水電費,剩下幾百元的生活費要度過一整個月,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依賴著基金會平日的物資運送以及關懷探訪。
        華山基金會在雙福社區內主要的工作是服務老人,且以獨居老人為主,而在這幾個個案當中,因為在經濟上相當貧困,所以站長一個月內就要來個三到四次,送給他們各種物資(牛奶、乾糧、麥片、麵線等),讓他們至少吃得飽一點,而今天,我們前往了基金會,隨同雅如站長進行了四件個案的訪談…..

旅程前,與華山基金會民雄站長的對談
Q1:雙福社區的概況?
站長:社區內房租較便宜,所以很多弱勢者都會聚集於在裡面,像是孤獨無依的
      獨居老人、智障者家庭等等,是一個相當貧窮的舊眷村,環境較狹隘且有
      些髒亂,你們等下去就會看到了,然後社區內還是有一群壯年人,但大多
      不務正業且依靠著補助在過生活。
Q2:社區內的老人狀況(在生活、經濟情況上)如何?
 站長:社區內的老人大多獨居而且相當貧窮,年紀基本上都超過70歲了,所
       以都依靠著老人年金(3600元,有些因為低收入戶申請領到7200)
       生活,然後他們大多未婚所以沒有任何親戚,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及醫
       院中度過。
Q3:基金會對於雙福社區的幫助?
  站長:平日會送物資,例如米、麵線、麥片、餅乾,若老人身體不舒服時會開
        車帶他們去看病 一個月至少拜訪老人兩次,陪陪他們聊天,幫忙申請
        補助,有個案例是一位老人原本身體還不錯能自行走動 但因3天沒吃  
        東西而身體虛弱,最後甚至臥病在床,因此基金會的人就去他家煮稀
        飯給他吃,甚或直接餵他吃稀飯。
Q4:在扶助社區時,有沒有遇到哪些困難之處?
  站長:雙福社區不只是住著獨居老人,還有失智、身心障礙、中低收入戶及一
        些不務正業的中年人。困難應該就是那些不務正業的中年人吧!記得之 
        前每次去雙福社區送物資時,會有一群中年人一窩蜂的圍過來問我們是
        誰,跟我們要東西,叫我們幫他申請補助。第一次遇到這個狀況時,我
        們會先去他們家看她們是否真的需要幫助,後來發現他們其實就是利用
        家裡有重度殘障的親戚來向政府或相關機構申請補助,用補助向我們
        這些會定期送物資的機構要東西來過生活,最後我們就用一些理由應付
        他們說我們主要幫助的對象是65歲以上的獨居老人來打發他們。
而後,在站長的協助下,我們從基金會來到了雙福社區,並且探訪了四個個案
Case 1                         
Background:阿公未婚,親戚也都沒甚麼連絡,平日除了基金會的人員以及志工外,大多一個人在家。而阿公所居住的房屋是法拍屋,只是尚未賣出去,所以至今已居住在此五年,而這個房子沒水沒電,所以阿公都必須依賴基金會提
水過來讓阿公洗澡等。
Q1:阿公,你平常時都在做甚麼?
  阿公:平常都五點就去睡覺,睡到兩點起來,然後出去房子外面繞繞,拜拜完,
       四點再回去睡覺,早上起來就要去看醫生,我都去南華大學坐公車去醫
       院看生,看完醫生就回來家裡這樣。



Q2:阿公,你吃飯都怎麼處理?            
  阿公:我都自己煮阿(帶我們進去房間內,指著桌上的鍋子),平常時我都這樣
        煮阿,然後還有雅茹(民雄站長)給的餅乾,平常都是這樣吃的阿。                                                              







 Q3:房子會不會漏水?                       
  阿公:會漏一點點                           
  站長:平常下雨的時候,那個牆壁(指著阿公房間的牆壁)都會濕濕的,地板有
        時候,比較大雨的時候也會稍微積水。
                                    









    CASE2
Background:阿公未婚,也無兄弟姊妹,所以獨自待在一個租金2000元的房子內。而身體狀況較佳,可騎摩托車到處去買東西,在經濟狀況方面,阿公因為有得到低收入戶的補助,所以可領到一個月八千元左右的補助,生活狀況尚
可,但阿公有個會亂買東西的習慣,導致他仍須依賴基金會的幫忙。
Q1:阿公,你平常時都在做些甚麼?
  阿公:平常都出去買東西,買完就回來吃飯,然後待在家裡
Q2:你都怎麼去買東西?
  阿公:我都騎摩托車,小心地騎就好
Q3:阿公,你吃飯都怎麼準備?
  阿公:我都自己煮(帶我們進去廚房),今天沒煮些甚麼





在訪談完這位阿公之後,我們隻身離開這稍為狹隘的房子。而後,站長帶我們繼續向前走,突然指著那狹小的巷弄,告訴我們:「雙福社區已經很窮了,但裡面,也就是這裡,還有個貧民窟。」那股刺鼻的味道一陣陣的飄過來,雅如站長:「你們自己來的話敢進去嘛?」
CASE3
Background:小時候經濟狀況就很不好,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在父親過世後就和別人走,沒照顧他們,家裡有一個弟弟和三四個姊妹,但也只跟弟弟有聯絡,其他姊妹幾乎沒聯絡,他15歲時就自立生活打零工與弟弟一起住,但不久弟弟也去世了,約1617歲時就一人生活,後來老了無法工作開始領補助後搬來雙福社區。
Q1:阿公,平常都在做什麼?
  阿公:吃完晚餐後差不多6點就去房間睡覺然後早上23點起床,就到客廳
坐,偶爾會又打個瞌睡,幾乎每天都是一個人在客廳坐不講話。
Q2:會不會跟附近的鄰居開槓?
  阿公:這在這裡的人女生很多,然後他們又都是丈夫去世或離婚搬來的,隨便
        找他們講話他們會覺得你要幹嘛!所以如果我出去買早餐遇到人也都 
        不打招呼,除非他們先跟我說話。
Q3:阿公,你身體狀況如何?
  阿公:我有慢性病,要常去拿藥。
Q4:阿公,你是生什麼病?
  阿公:心肌梗塞、血壓高。
Q5:平常都怎麼去醫院拿藥?
  阿公:騎機車去啊不然就基金會來帶我去。
Case4                           à照片左下角是基金會提供的物資。

Background : 阿公總共結2次婚,第一個老婆原本就有2個小孩,一男一女,兒子已經過世,女兒現在則在銀行上班,離婚後妻子搬到台北去。第二個是位大陸配偶,與之生下一名兒子,但這個兒子常常因吸毒而入獄,最近一次被關了5年才出獄,且整天無所事事只會伸手向阿公拿錢,後來交了女朋友搬出去外面住(因為阿公住的房子很破舊不想讓女友看)
Q1
:阿公,你平常在家做些什麼事?
 
阿公:沒事就看看電視,有時候會去廟前看別人下棋,但現在身體比較不好就
       很少去。
Q2:一些健保勞保的單子寄過來看得懂嗎?
  
阿公:看無!我會拿去給別人看。
Q3:以前住哪?做什麼工作?
   阿公:住嘉義阿!開大卡車載貨(指著膝蓋表示已退化)已經退休2.3年,現在   
         連倒個垃圾也要騎機車!
Q4
:阿騎車不會很危險嗎?
   阿公:沒辦法阿!腳就不方便,之前去倒垃圾還跌倒趴在地上呢!
Q5:兒子女兒有回來看你嗎?
   阿公:沒有什麼聯絡,而且他沒手機也找不到人,女兒是最近才開始有聯絡, 
         女兒住台中,有時候會寄錢來給他。
在結束與最後一個阿公的對話後,我們走出了狹窄的貧民窟,那股刺鼻的味道依然飄散,但,我們放慢腳步,為了多看阿公一眼(阿公在門口熱情地說再見,也說道:「很感謝你們」)

之後,在站長的協助下,我們隻身離開雙福社區。

     經過了一天的訪談,剛開始我們認為雙福社區僅是個較貧窮的社區,沒有甚麼不同,但是在基金會時,藉由幾個對站長的提問,讓我們了解到雙福社區內老人的生活情況是相當不好的,且需要基金會的長期關懷。而在進入雙福社區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平凡的建築物,就像一般的鄉村房子,沒有任何不一樣,就在我們認定就是這裡之時,站長說:「貧民窟不在這裡,在更裡面。」車子則繼續向社區的深處前進。

 到達貧民窟後,是條相當狹窄又堆滿保特瓶、鋁罐、紙箱的小徑,但裡面住著近二十戶人家,且大多以獨居老人為主,而我們要採訪的個案都住在這個巷弄內,所以我們跟隨著站長繼續前行,路途中刺鼻的味道一直瀰漫在空氣中,令人全身發癢,在走沒幾步路後,到達了第一個個案家,而因為獨居老人聽力已退化且行動較緩慢,所以等了好一陣子才打開了門,裡面燈光昏暗、家具老舊布滿蜘蛛網,床鋪又相當簡陋,心想他們的生活是如此的貧困。而在一開始的訪談,因為語言上的問題,所以導致整個訪談不慎流暢,但在站長的幫忙下,我們開始勇敢地進行對談,發現阿公們不會避諱說到自己以前傷心難過的事情,他們反而是侃侃而談,不斷地訴說著過去的經驗,不管是好的不好的,他們都願意告訴我們,而這都是因為他們冀望著一個甚至是一群傾聽者,平常沒有人陪伴他們聊天,只有基金會的志工有時候會前往去陪伴,阿公們需要的就是一個陪伴,只要有人願意來,只要有人願意聽,他們就願意說出自己的過去的種種經歷。
  這次的訪談,讓我們看到這群社會中弱勢的弱勢,獨居,過著孤獨的生活,平常的活動幾乎都只待在家中,老人,過著各種病痛的生活,每天總要吃著西藥來維持身體健康,這群雙福社區的老人,住在狹隘的巷弄、簡陋的房屋,有的甚至過著沒水沒電的生活。他們的過往記憶都是悲傷的,有的離過婚、有的與家人失去聯絡,甚至有從小就因家庭因素而獨自搬來雙福社區的,他們需要的僅僅是個陪伴,希望有更多人願意去傾聽他們的故事,而身為學生的我們,也許沒辦法提供物資給他們,但是我們可以在平常時多去看看他們,去陪陪阿公們聊天,甚至是幫忙倒個垃圾,讓整個雙福社區貧民窟的衛生環境更好,這樣阿公們就不會常生病了。

 如果下次還有機會,我們會勇敢地走進去,讓他們知道家裡面不是僅有自己一個人,讓他們微笑地度過每一天。
嘉義嗅貧窮-清寒賣地瓜婦女

    地瓜是一個不起眼的食品,但卻在台灣人民窮困潦倒時扮演著重大的角色,陪伴人民度過那艱困的時代。在現今的年代,地瓜已不再受到重視,但卻用不同的方式繼續幫助著那些在社會中努力掙扎的人們,在他們眼裡地瓜已不再是廉價的食物,而是一種對未來的希望。

 
    人安基金會,由一群熱心的人們組成的社
福團體,不但救助了街友也協助清寒婦女度過
困苦生活的一群人。

    今天我們來到人安基金會的嘉義站,目的
是為了瞭解他們是如何協助清寒婦女們透過賣
地瓜來改善他們的生活。

以下是與站長的對談:

我們:「請問你們(人安基金會)是如何,透過甚麼管道找到這些需要幫助的清寒弱勢婦女們?

黃站長: 我們一開始是透過嘉義市政府的社會處人員向我們介紹有需要幫助的弱勢婦女,之後總會那邊賣地瓜的這個方案推出,我們再回報社會處,然後就開始輔導他們賣地瓜。另外還有一些是在地的慈善團體,或是透過村里長、地方的廟宇等等,他們知道我們有推出這個方案,也會介紹需要幫助、適用我們方案的人來,就是公私部門的管道都有。

我們:「對於這些已經開始賣地瓜的清寒婦女的狀況,你們會去做後續的追蹤嗎?

黃站長: 會的,我們會要求他們每個月要寫報表,像是如果營業額低於5000的人可能會比較沒信心,我們就會主動去幫他們叫賣之類的,主要是幫助他們能夠建立信心,從一開始會有恐懼,然後慢慢推上軌道,然後就是比較穩定的經營。台北就有例子賣到生意好到可以脫離我們的方案自行創業。



我們:「目前接受了這個計畫幫助的大約有多少人?

黃站長: 嘉義站這邊當初設定的人數上限是8個人,目前已經滿了,大部分一開始來賣的時候都會害怕,不知道是否會賺錢或不敢在大街上叫賣之類的,但是賣了一陣子之後就還蠻習慣的,而且我們這個方案成效還不錯,來我們這邊的媽媽們收入都比一般22K還高,像有些案例是已經跟我們接洽之後又自己找到工作的,但是通常薪水可能都在2萬塊以下,也都是放棄繼續來賣地瓜。
我們一開始會給他們150斤地瓜和5000個袋子讓他們去賣,之後賺錢有本金了就可以再來跟我們買原料,原料地瓜是由總會統一收購的,價格穩定。然後他們向我們買地瓜的本金會抽大概一成出來成立帳戶,用來幫助下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另外全國目前接受幫助的清寒婦女數量大概有250人左右,創辦人的理想是要幫助超過10000人。


    黃站長是一個有條理且親合的人,對話中看得出他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充滿著熱情且無償的付出。也了解到人安基金會是有充份完整的規劃,也期望他們有朝一日的達到10000人的目標,不過我想這還需要有更多熱心且願意關懷他人的人們一起來努力。

以下是與清寒地瓜媽媽楊小姐的對談:

        楊小姐本身有輕度的言語障礙對於我們的問題她已經盡量的表達

我們:「請問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受這個計畫的幫助?

楊小姐:「大概是今年四月吧。」

我們:「會不會有時候客人太多你一個人忙不過來?

楊小姐:「哦會啊會啊!像今天這樣人算少的了目前都沒什麼人,平常有時候會很忙」(說完就來了一個年輕婦女買了一份地瓜)

我們:「那請問你在賣地瓜之前是做什麼的呢?

楊小姐:(想了一下)幫人家整理家裡,還有做回收。(站長幫他說)他們家是在做二手店(就是舊物回收),爸爸跟弟弟也都是做回收的,所以家境比較不好。」

我們:「接受了人安基金會的幫助之後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嗎?

楊小姐:「有,有改善很多,收入雖然有時候很多有時候很少,但是都還算夠用。」

 


我們:「等你之後賺比較多錢,有想過要轉業或是有什麼
未來的目標嗎?

楊小姐:「沒有,會一直賣下去。」

我們:「你覺得在這邊工作感覺怎麼樣?

楊小姐:「很開心。」

我們:「一整天的工作行程是怎麼安排的?



楊小姐:「禮拜一到禮拜六都要來這邊賣地瓜,每天早上十點到人安去洗地瓜,中午在那邊吃飯,下午開始烤地瓜,烤好了再推出來這邊賣。」



    與我們交談中感覺楊小姐非常的害羞,想像著到她過去在做回收困苦生活的樣子,對比現在的我們則感到非常的心虛,雖然她身形嬌小,卻也有顆堅強的心。

    黃站長:「一般人對於弱勢族群都會有刻板印象,我希望大家可以多給予他們正面的眼光,因為很多人是受不可抗力的因素成為弱勢,像是得了重病、躁鬱症、單親或是車禍、或是因此成為街友等社會邊緣人;另外也有一些人是在目前社會法規下保護不到,有可能是鑑定時沒有達到最低標準,但是你看他的行為很明顯就是有障礙,這種人無法領取津貼,自行創業或尋找就業又有困難造成長期失業,有時又得不到家人支持。這個計畫對我來說,消極的層面是不要讓他們(弱勢族群)影響到別人(一般人)的生活,積極層面當然是希望幫助他們找到工作和能夠溫飽家庭。沒有打算什麼時候停手,我會一直做下去,做到不能做為止。」






我們從中正大學到車水馬龍的嘉義市後,在幾度詢問之下終於找到了這間隱藏在巷弄間的人安基金會。








剛進到基金會內部,便發現在置物櫃上,張貼了一摘有關於人安輔導賣地瓜的報紙。











在進到基金會不久後,黃站長便下來迎接我們,還邀請我們上樓去訪問他。











 在訪問完黃站長後,站長便很熱心地帶我們去楊小姐賣地瓜的地方,並扮演著我們和楊小姐之間的橋樑。


剛開始訪問楊小姐時,我們感覺到楊小姐她其實是有點害羞的,而在訪問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她講的話並不是那麼清楚,有時我們甚至有點難以辨別她到底說了甚麼,從這裡讓我們理解到,其實,在工作上她是有一點困難的。但在這整個訪談的過程裡,我們感覺到,雖然她有些障礙,但她還是非常努力的要來回答我們的問題,讓我們相當感動。



在我們採訪完後,陸陸續續有客人上前向楊小姐購買烤地瓜。在一旁,我們看見楊小姐她為了生活,努力的在做著在她能力所及的事,而且從她臉上,我們並沒有感到她因為工作辛勞而有厭惡的表情,相反的,我們從中感覺到她對於賣地瓜的熱情、感激!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嘉義嗅貧窮之育幼院

         現今社會上有許多幫助弱勢團體的基金會或機構,這些團體的願景相當簡單,只是為了創造一個和諧安詳的社會,為了這個目標,他們到處籌措資金、尋找資助單位。在新聞上聽聞到這些團體時我們總是匆匆一瞥,並不會深刻到想要更加了解;今天,我們便從身邊的機構出發,電話專訪「財團法人嘉義市私立修緣育幼院」,試著深入了解此團體。
              
關於修緣育幼院,民國七十六年元月七日,道濟古佛聖誕紀念當日,修緣育幼院秉持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結合了地方各界人士之力,創辦嘉義地區第一所育幼院,他們收容來自各地亟需社會關懷的兒童,希望能夠共創一個更加祥和的社會。       
對他們而言,這不單是個願景,更是一種使命,他們希望收容孤苦無依之兒童,在提供正常家庭模式的教養下得以培育出身心健全,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此外,也幫助陷入困境之家庭,進行家庭重建,以改善兒童與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種種社會問題。       
全台灣的孩童他們都願意收留(218),並且24小時等候,只要申請,藉由縣、市政府的社會局轉介即可。他們主要協助辦理緊急、短期的安置和長期收容教養。短期安置的可能性為父母患有短期無法復癒之疾病,或是家裡徒遭逢經濟、災害、意外等變故,無力照顧孩子;長期的可能性則是父母其中一方為殘障失去工作能力者,或父母入獄無法扶養孩子等。       

而他們的資金來源為政府補助的安置費,以及舉辦活動時向政府主管機關申請的資金,還有社會上善心人士的捐款       ,據院內康社工所言,育幼院的開銷主要分兩部分,一為人事成本,二是小朋友的生活開銷。雖然無法讓小孩有著非常優渥的生活,但是維持基本生活水平不成問題,並沒有像社會上許多團體面臨資金不足要倒閉的狀況。

據王社工所言,孩童們的生活作息都是經由院方安排的,學齡兒童會去附近的學校上學,放學後回到育幼院,孩子們情緒狀況大多算穩定,只是有時候因為生活環境的大變動,突然從家裡到育幼院生活,難免會有些無法適應,會將情緒壓抑在心裡,突然用激烈的方式(例如罵髒話、跑出育幼院等)發洩情緒,甚至有時只是想引起意。
       

送入育幼院的孩子大多是因為父母入獄,而入獄原因大多為吸食毒品。毒品患者常會為了要買一包毒品解癮而耗盡錢財,他們承受不住不吸毒的痛苦,在極端神智不清的情況下無法像一般家庭照顧孩子、甚至孩子連飽餐一頓都成了嚴重問題,如今這樣的例子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花在毒品上的錢可能是他們一個月的生活費。在政府評估這些孩子的生活狀況後,決定將他們送入育幼院,試著讓他們擁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社工也提到,孩童在滿18歲後須轉至自立宿舍,院中設有離院生基金,可以申請,幫助他們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孩童們被送進育幼院是因為原生家庭落在貧窮線下,無法撫養他們,相對其他一般孩子,他們是屬於弱勢的一群,要獲得其他資源比一般孩子困難許多,所以大部分的離院生因其學歷不高,大多只有國高中畢業,無法找到好的、穩定的工作,育幼院也不可能輔導他們至成家立業,離院生依舊無法脫離貧窮線。


電訪後,我們發現儘管社會現今存在著許多像修緣育幼院這樣的機構,在他們的輔導和幫助下,出來的孩子仍無法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三餐溫飽對他們而言並不是稀鬆平常的事,貧窮帶給他們很大的心理壓力。社會的資源主要掌握在地位較高的人手上,階級複製導致沒有垂直流動形成階級僵化,他們也無法打破此種狀況,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老農 ● 土地 ● 我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8gdeB7PaMA

嘉義嗅貧窮──路彎彎,事事順

嘉義嗅貧窮──路彎彎,事事順
    當我們在想如何吃喝玩樂、虛晃過日時,有那麼一群小孩,仍在為自己的人生努力學習著;當我們在想如何飛黃騰達、追求成功時,有那麼一個團體,致力為社會上的弱勢族群盡心──「社團法人嘉義縣智障者家長協會」,讓我們看見了工商社會下不一樣的步調、更醇厚的溫情。然而,即便有著偉大的情操,協會在運作上依然面臨著人力、物力、財力上貧窮的威脅。
   
成立於民國八十一年十月四日,社團法人嘉義縣智障者協會由嘉義縣一群富有愛心、存有熱心,但家中有心智障礙小朋友的家長創設而成,希望能結合家長們的力量,互相幫助、交流。這群有缺陷的小天使,也許是因為遺傳、基因異常,又或是某種傷害、病變……等因素,使一個初生的個體,喪失了其順利的成長及充分發展的能力與機會。不論起因為何,面對這樣的事情,總是教人無奈與遺憾。

彎彎順水餃註冊商標
    先天的不足使他們成為社會的弱勢,但他們的毅力、恆心、耐心、細心卻一點也不輸常人。家長們感於這群少根筋的小天使們,是自己心中最放心不下的掛念,最大的希望便是這群天使能走出家庭,融入社會。他們以結合嘉義縣智障者家庭及關心智障者之人士,共同爭取智障者有尊嚴的生存權且促進智障者福利為最主要的目標與規劃,並持續努力著,希望能服務更多嘉義縣的心智障礙者及其家屬,使他們的生活品質能夠提升,影響更多人,和他們一起為小天使們服務。


孩子們自己整理出來的園藝景觀
    氣溫微涼的十一月四日,我們實地探訪了位於民雄的協會本部。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平凡無奇的透天式建築,看起來就是一般的住家,只不過門口多了一塊寫著「嘉義縣智障者家長協會」的小招牌。雖然與我們心中所預想的樣式有些許落差,但卻多了一份溫馨的感覺。一入門,就看到所有的孩子們乖乖的趴在桌上睡午覺,即便有一兩位睜著大大的眼睛,好奇的直盯著我們,也完全不吵鬧,大家井然有序的午休著。
   
    但當我們進入辦公事時卻愣住了:小小的辦公室上每張桌子都堆滿了厚厚的文件,卻只有一名不願具名的志工在場照顧這群約有二十人的孩子,其他人通通外出辦公去了。我們隨即與這名志工進行了約半小時的談話。
   
    從她的口中我們得知,協會平時主要的工作內容是以提供高中以上心智障礙者短期的就業訓練,讓他們在社會上有立足點,培養謀生的能力。最有名的產品:彎彎順水餃,在理事長謝小姐的努力經營下,跟友人借廠房生產,對品牌及品質相當堅持,一切從無到有,也已經建立起某種程度的口碑,甚至已經有了自己的店面。還有企業提供實習的機會給孩子們,學成後再由協會轉介到其他的單位或企業工作。若適應不良,協會會將他們再帶回訓練。平時協會也不定期的舉行義賣活動,讓更多人感受到這群特殊的孩子所散發的生命熱度。
  
    至於平時在協會的日常生活方面,多以孩子們自主學習為主,上課的內容幾乎都由孩子們自己決定,而孩子們也樂於互相幫助,程度比較好的會主動去教程度稍微差一點的學生。「小朋友都很聰明,很棒。」志工阿姨說道。協會有時也安排校外參訪的課程,或舉辦研習營來教導小朋友遠離危險。在有特殊活動,如國際踩街日時,也積極的參與。
    而這群小天使在體育方面的表現也極為亮眼,辦公室堆著滿滿的獎狀、獎盃,牆上也掛滿了一整排的獎牌。志工阿姨表示,她們常到附近的公園練球,還給我們看了完整的練球時程表。他們甚至每年都會到香港參加比賽,也拿下相當不錯的成績。
   
    即使如此,協會還是面臨了不小的困境。主要的部分在於經費及人員方面的極度短缺。當天這種一人留守的狀況已經是常態,理事長總是在外到處奔波,希望能爭取到更多資源與經費的支持。即便政府似乎已經訂定了許多對身心障礙者友善的法條,「那些啊,大多只是用來騙選票的啦!」志工阿姨感慨的說。


滿滿的獎牌,訴說著這群小天使的努力

    經費、人員的不足以及政府的不重視,志工們要不斷到政府機關或其他的公開場合進行義賣活動來爭取注意及經費。政府一年僅提供行政補助七萬,職訓補助三個月二十萬﹝其中包括近十萬元的講師費用﹞,房租補助十二萬,對於維持協會正常運作還是有實際上的困難。而民間補助僅能依靠微薄的義賣捐助,慢慢累積,稍微貼補費用。主要的收入還是仰賴彎彎順水餃,以薄利多銷的方式支撐協會運作。

    協會平時只有四個主要工作人員,人力相當吃緊。政府鮮少注意到這些弱勢族群的心聲,比方每當小朋友在運動方面獲得優異成績的時候,縣府僅會拍團體照留念,而沒有給小朋友們實質的鼓勵。甚至有些轉介的企業在工作上對這群孩子帶有歧視的眼光:曾有某美髮店在沒有任何原因的情況下將小朋友開除。而去年在中正大學的義賣活動,學生會並未將協會義賣所得的金額九百多元交還,也一直沒有交代這筆金額的去向,爭議一直延續到現在。雖然這筆金額並不是很大,但不管是學生會不願發給還是正在擬帳中,協會方都沒有獲得回應。協會表示希望能得到一個明確的結論,而不是將此事擱置,使這筆帳目遲遲無法整理。志工們期許政府能多傾聽弱勢族群發出的聲音,不能因為他們較缺乏抗爭能力而選擇性地忽視他們。

    在嘉義縣經濟逐漸發展、穩定,許多初級產業成功轉型的同時,仍有這麼小小的一隅,在人力、物力、財力上貧窮著。悲哀與無助感使這些心智障礙兒的家庭陷入不小的困境,讓他們徬徨地不知何去何從。只是,少數人的哭泣與控訴,還是微弱的使我們感受不到他們對於幫助的迫切需要。協會期盼能結合更多相同遭遇的人集體發聲。他們需要的、缺乏的,正是我們的重視。

    有感於「天生我材必有用」,嘉義縣智障者家長協會希望結合社會善心人士的力量與愛心,給予智障者和其家庭最大的幫助,希望更多人能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輔導小朋友或熱心的陪伴他們完成一天的活動。幫助弱勢不能只期待政府的施政,惟有大家齊心為弱勢族群們付出,他們才能得到更多的鼓勵,使他們更有尊嚴的生存。